“登临”是一种惆怅、伤感。塞外大漠,长河落日圆的顶头续写,或是“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的无域疆场,马革裹尸,狼烟飞狐。那种夹杂冰冷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豪装,兴衰千年的激荡,鹿鼎频争。不曾是那种所谓“红纱帐内”,一昧吟诵“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大丈夫屈伸不已“彼可取而代也”。
“登临”是一种诗意,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花的女子,婀娜多姿;是余光中的柔弱雨丝,是太白笔下雄浑激荡的诗句……独有登临,才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才有驰骋疆场,千年的魂,千年的笔韵都在一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拈一枝花枫桥夜泊,寒江钓雪,将人生沏成一杯淡茶,涵蕴味永,朦胧了秦时明月,把酒临欢,同时登临之感。
登临高中作文五:登临
我并不知道自己脚下踩着的土地渗着几十年前沸腾的鲜血,嘶吼声至今未息。
我只是想要在假日里寻一隅宁静,只是无心登临。
这座矮而圆实的小山丘,在我去之前或许已躺卧几千年,它有太多话欲说而无从开口,于是缄默。有太多人登临赏景:雀跃的孩子,依偎的爱人,蹒跚的老者……它一一容纳,怜爱无言。
和妈妈来到山脚下时,我并没有登临的豪念。只是被山上往来的人所吸引。几乎不费力就沿石砌的台阶来到山顶,却看不见任何稀奇罕见的东西,心底难免涌起淡淡的失落感。
我拉着妈妈要下山去,却偶尔看见一座矮矮的石碑。好奇地凑过去,拨开疯长的绿草,看见一行行融进石骨的名字。正上方是红颜料填补的遒劲正楷:“χχ战争阵亡英烈。”碑尾时间1948年依稀可见。
突然有些震惊,我不知道自己遇见了一群长眠的英雄,这是被教科书遗落的战士。
我仿佛看见几个戴红星帽的战士在这座无名的山丘上凝望。他们的登临,不为美景和豪情,只为山边紧挨着、升腾着炊烟的屋舍。
那是真正的英雄的登临。
或许,他们是被迫上山,坚守到最后一刻;又或者是登高伏击,击溃敌军。这一切都无从考证了。像一节高声鸣笛的火车,历史载着记忆驶远了,不留痕迹。如今,他们有了绿草护卫,坚定而挺拔地默默站立,站成一个战士的英魂。他们的登临,把生命永久地驻根在看似不起眼,几乎被遗忘的角落。
正因如此,他们把风雨飘摇变成了春日融融,国富民安,才有了更多人平凡而幸福的登临。
从历史书的铅印大字中,从触目惊心的阵亡人数中,我了解一段让人战栗含泪的中国历史。那些用血肉对刺刀的英勇无畏,铸就了中华的不屈脊梁。于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以至富强成为现实。
现在,登临山顶,放眼望去的是一片崛起的城镇,无言倾诉着和平年代的幸福。
这里的长眠勇士不该被人遗忘,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把疯长的草打成结,使碑面浮现出来,好像一张刚毅年轻的战士的脸。
下一次,我相信,我不再是无心登临。携着我的纸和笔,我要为英勇而默无声息的英雄绘像。
我相信,我会和那些长眠的英雄一起登临远眺。也许,还会有更多的人。
登临高中作文六:登临
我站在山顶的瞭望台上,俯瞰山下华灯初上的城市——小小的,如模型一般。晚风习习,缭绕着掠过我因登山而燥热的脸颊。
心跳渐趋平缓,耳中的嗡嗡声也已渐渐平息。父亲一串低沉的咳嗽声拉回了我的视线。我感觉到,这应该是
高考之前最后一次登山了吧。每一次,当我感到莫可名状的压力和情绪莫名地低落时,父亲总能准确地觉察到,然后热情地邀我来登方山。他顾不上腿上的骨刺——不能过度运动,执意携我徒步从山麓开始攀登。父女俩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甩开手臂,阔步向前,任凭蛋黄般的夕阳被火红的云彩一口口吞下,天边宁静的月亮睁着明净的眼眸观望着人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