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工作反思
时间: 10-16
作者:张小娇
栏目:反思
反思一:初中班主任工作反思
初二第一学期结束时,大家都快乐的迎接着寒假的到来,迎接着新年的到来。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失败感,因为在初二的八个班级中,我所带的二(5)班总体成绩并不理想。在整个学期中我们班只拿到了两面循环红旗,在学习方面只处在年级中等水平。
我虽然参加工作好几年了,但做班主任的时间却只是刚开始。在刚接这个班时,我总认为 “严师出高徒”,无严无以成班,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在班会上我气宇昂扬的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郑重地向学生宣布这要遵守那要遵守,这不可以做那不可以做,如有违反绝不轻饶。对学生说话也是盛气凌人的气派,总想用班主任的“严”压住学生。
回想这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自己付出很多,早上和学生一起起床,然后出早操;中午午饭后顾不得休息就赶快去看学生午休;晚上查宿舍等学生睡了才回来洗脸休息(我们学校有寄宿的学生)。在校的这五天,每天都是如此。平时除了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做好还要想着如何搞好班级。我想在我的“严威”之下学生一定会老老实实的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但结果并非如此,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对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一: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并把关心落在实处了吗?
虽然我是由初一跟到初二的,但因为初二开学前才分的班,我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并不是很熟悉。这也是好事,因为他们也摸不清我的情况,于是我先对学生来个下马威。整天以一个看不到笑脸的班主任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我在工作中总是追求严,所以把学生都看成了学习的机器,从没要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他们中有好多同学都有很曲折的经历。要么是单亲要么是双孤。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也都有一定的原因,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思想极不稳定的年龄,正是叛逆的年龄。当他们违反了班级的纪律时我只是一味的去呵斥他们,去和他们讲大道理。例如自习课上总有几个同学爱讲话,对这些同学我课下找他们谈话,狠狠地把他们批评一顿,可几天一过又还原了;也借助过同学的舆论力量批评过他们,可他们好像无所谓。我每天对他们进行严加控制,相信这样之后,这些同学会乖乖的听话,但结果是课堂是他们讨厌的地方。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并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没有解开他们的心灵。《新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生活中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知识的信心。面对这些爱讲话的学生。能说我做到关心、爱他们了吗?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过分的严使得一部分学生压抑了个性,而其中另一部分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要求反而不去认可和接受了,成了“问题学生”。
反思二:我调动起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吗?
我忽视了——积极的开展开展班级活动,可以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
我在工作中一味的强调学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才可以证明你的成功,我对学生说只有埋头苦学才会有好成绩。班级中有好多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打篮球等。因此他们常常上课迟到,或者因为贪玩作业没有完成。批评了他们后还是会再犯。对于这种情况我专门开了个班会,为了让他们把成绩提高,最后规定——不准任何同学再去打乒乓球或篮球。另外,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我拒绝搞任何活动。但学期结束后他们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初二第一学期结束时,大家都快乐的迎接着寒假的到来,迎接着新年的到来。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失败感,因为在初二的八个班级中,我所带的二(5)班总体成绩并不理想。在整个学期中我们班只拿到了两面循环红旗,在学习方面只处在年级中等水平。
我虽然参加工作好几年了,但做班主任的时间却只是刚开始。在刚接这个班时,我总认为 “严师出高徒”,无严无以成班,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在班会上我气宇昂扬的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郑重地向学生宣布这要遵守那要遵守,这不可以做那不可以做,如有违反绝不轻饶。对学生说话也是盛气凌人的气派,总想用班主任的“严”压住学生。
回想这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自己付出很多,早上和学生一起起床,然后出早操;中午午饭后顾不得休息就赶快去看学生午休;晚上查宿舍等学生睡了才回来洗脸休息(我们学校有寄宿的学生)。在校的这五天,每天都是如此。平时除了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做好还要想着如何搞好班级。我想在我的“严威”之下学生一定会老老实实的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但结果并非如此,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对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一: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并把关心落在实处了吗?
虽然我是由初一跟到初二的,但因为初二开学前才分的班,我对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并不是很熟悉。这也是好事,因为他们也摸不清我的情况,于是我先对学生来个下马威。整天以一个看不到笑脸的班主任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我在工作中总是追求严,所以把学生都看成了学习的机器,从没要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他们中有好多同学都有很曲折的经历。要么是单亲要么是双孤。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也都有一定的原因,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思想极不稳定的年龄,正是叛逆的年龄。当他们违反了班级的纪律时我只是一味的去呵斥他们,去和他们讲大道理。例如自习课上总有几个同学爱讲话,对这些同学我课下找他们谈话,狠狠地把他们批评一顿,可几天一过又还原了;也借助过同学的舆论力量批评过他们,可他们好像无所谓。我每天对他们进行严加控制,相信这样之后,这些同学会乖乖的听话,但结果是课堂是他们讨厌的地方。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并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没有解开他们的心灵。《新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生活中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知识的信心。面对这些爱讲话的学生。能说我做到关心、爱他们了吗?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过分的严使得一部分学生压抑了个性,而其中另一部分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要求反而不去认可和接受了,成了“问题学生”。
反思二:我调动起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吗?
我忽视了——积极的开展开展班级活动,可以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
我在工作中一味的强调学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才可以证明你的成功,我对学生说只有埋头苦学才会有好成绩。班级中有好多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打篮球等。因此他们常常上课迟到,或者因为贪玩作业没有完成。批评了他们后还是会再犯。对于这种情况我专门开了个班会,为了让他们把成绩提高,最后规定——不准任何同学再去打乒乓球或篮球。另外,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我拒绝搞任何活动。但学期结束后他们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