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思想汇报精选33篇(13)

时间: 07-17 作者:许强 栏目:思想汇报


篇二十一:检察机关大学习


    尊敬的党组织:
  我一直以来就积极要求入党,我认为身为党员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分责任。党员就意味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还意味着更多的服务,但是这些对于我都是神圣和光荣的。今天我的思想汇报就想先从学习这个话题讲起。几乎不用搜索,就可以断言,在新的文化生态中,“学习”正成为全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高频词。从中南海集体学习制度化到各行各业创建学习型单位、建设学习型社会,从检察机关大学习、大讨论到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学习,只争朝夕。
   不求深思,无以致远。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适应云谲波诡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必须依靠我们不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办法,建立新机制,才能解决新矛盾,适应新挑战,富于新活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是人生使命。就像蛇不蜕去旧皮的束缚就无法成长一样,一个人如果不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摆脱一些狭隘的观念和习惯,学习补充新的养分,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失去活力,从而不得不在枯燥陈旧中步履蹒跚。古人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面对新的本领恐慌,最好的办法是“缺什么、补什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履职要求。身为一名预备党员,肩负的职责需要我们不断地“蜕变”,把学习奉为使命,通过学习来明方向,识大局,通过学习来谋思路,作决断,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履职能力,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我们攻坚克难的能力。学习,也只有学习,才会使我们更谦虚,更踏实,更自信,更有作为,使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始终闪耀着正义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
  学习是生活常态。学习不能与工作割裂,也不必与生活割裂,只有不间断地向实践学,向身边人学,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无孔不入,进而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学习伴随人生的始终,成为生活的习惯,成为生活的方式。古人尚能抓住“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浪费“车上,路上,网上”的大好光阴?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把学习选择为生活方式并不容易。但只要你静得下心来,认真合理地安排每天的24小时,科学管理时间,就完全可以以健康的人生态度,远离牌局、饭局、歌厅,真正让学习浸入我们的骨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才干,到达新的执法境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开始。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党组织会看到我的进步,会帮助我早日实现入党的愿望的。
  汇报人:

#p#副标题#e#
篇二十二:向榜样学习 向组织靠拢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有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相信大家都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如此简单,但是真正做到谈何容易。这次党课的学习,让我想到几个离我们很近的共产党 员,我想回顾一下他们的感人事迹,向榜样学习,向组织靠拢,这个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人生观培养途径。
  作为同样来自黄冈大山的孩子,我最忘不了的就是汪金权老师。在华师不惧贫穷刻苦学习,刚毕业为了贫困孩子扎根大山,23年真诚奉献记不清帮了多少孩子,被誉为“大 别山师魂”依然低调地耕耘着……他的事迹,语言无法承载;就像他的奉献,金钱无法衡量。他不畏艰险、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他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他爱生如 子、关爱学生的大爱情怀,他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做人风范……所有这些,难道不正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表现?
  还有我们学校的优秀辅导员,现文学院副书记冯圣兵老师,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大学期间,他看到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帮助,于是他创办了“圣兵爱心社”来聚集更多的 力量,向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送去了光亮。每次碰到“圣兵爱心社”搞活动,或者是看到他们社员忙碌的身影,我都在想,或许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我敢说,就是那份真诚奉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让他们更好地传递一种大爱,超越自我,服务别人。
  当然,共产党是个先进的集体,她的伟大感人的事迹,永远也说不完。但是从这些先进共产党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人生观,而正是这些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好好学习!我希望我们能在这种具体事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投身社会实践,知行统一,努力提高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