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7)

时间: 04-01 作者:肖伯怿 栏目:反思

第五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学唱歌曲。第一环节是读歌词。虽说读歌词,但一点都不约束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黄昏的景色美吗?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就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有节奏、陶醉的念歌词。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就这两句歌词连起来感叹,让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后一句示范,再把学生分两组来感叹,前后高低起伏。有老师在此处评价道:“发现王老师期间的感情朗读,还真的有点语文老师的感觉。”也有老师指点到:“艺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之美直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如果音乐、绘画能再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艺术课堂会真正体现‘美’的特点。这与语文老师的文学化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音美专职老师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给学生‘美’的感受。”第二环节是歌谱学习,让学生跟着我分句学唱歌谱,再连起来唱唱看。第三环节就是唱歌词了。我先范唱,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地学,期间点到要求学生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感觉,再一起有感情的唱歌词。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的时候再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先是我示范,和学生进行二部轮唱,再是请两个好点的学生上来示范一遍,再就全班分组尝试练习了。这节课应该是学生体验的多,说的少,老师引导的多,提问讨论的少,一路跟着感觉走的一节课。

因此到了最后一块,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原先沉浸在昏昏状态下的学生一下子被唤醒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打击乐器学生一直都是很喜欢的,课堂也因此被带入了高潮。我选用铃鼓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反思:

开头提到,《美丽的黄昏》教案是来自于山东省优质课的优秀案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用于一名新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情景和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记下了上完课后的感受:

1.这一课《美丽的黄昏》原本是一位男的音乐老师上的课,虽然是男教师,但他在课堂上的用语让我们感觉鸡皮疙瘩都能起一身,但正因为语言上如此放得开,所以才能带学生进入美丽醉人的黄昏境界。有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学生才会带着感情去唱歌,歌声也才会动听。他的课上完后,有两种反应,一种赞扬他的语言,一种就是觉得他的语气太过了。我个人觉得如果他在语气方面欠缺一点的话,可能课堂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是在学习他,尽量地让自己放开。但由于本身的性格,我还是放得不够开。其实从整节课一开始就应该带入情境了,而我给学生的情境开始于引入歌词的节奏朗诵那会儿。在教师放开方面,听了优质课后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句话:谁战胜了自己,那么谁就会最终走向胜利!感觉放开自己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也是挺难的一件事,要克服自己相违背的性格。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战胜自己这一点的话,我就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在课堂上放开自己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2.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素质,真正到了课堂上就不是照搬教案上课了,还需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与学生已经达到怎样的接受程度了,老师再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即兴的。虽然说我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对于最关键是学生的这一节课来说我已经觉得很庆幸了。#p#分页标题#e#所以不一样的感觉在于,他的课是必须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的,而我的课这样的状态已经是很理想了的。层次不一样,看待的结果也不一样。可能一样的感觉有:在海宁听课的时候我在旁边记下了,那位老师在三拍子的“强弱弱”上没有做到位。而我的课上也是如此。我是故意不去引导三拍子要做到怎样的“强弱弱”,因为在试教的时候我要求了,学生做得特别的突出,他们控制不了强弱的度,以至于强调了就做的过分了,把歌曲的优美的感觉也破坏了。所以在后来的课上我就不去强调“强弱弱”了,就只提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这一点上我在想,那位老师是不是和我是同样的想法,以至于也把“强弱弱”给忽略掉了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