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六:团结桥
团结桥位于庆凤山下,酉水河上。始建于1960年,重修于1970年。由来龙二县人民共建,迄今40多年了。据来凤县志记载,此桥长146米,宽9.5米,高15米。在来凤境内算是第一座石拱大桥了。
登上团结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桥头大门上的一副对联:“接才接宾接连湘川黔,通路通商通达大四海”。好一副对联,字字千钧,气势磅礴,写出了来凤人民博大的胸怀,宏伟的志向。望过桥去,桥的另一头同样的门框上也刻着一副对联:“凤翔荆楚三千里,龙腾潇湘第一关”。气势比第一副更盛。它写出了两县人民携手共建,打造未来的远大目标。
站在桥中人行道上,耳闻桥下滔滔的酉水声,眼观身前汽车行人来来往往使我不免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这种感情又融会在对桥面的观赏中。
桥面宽敞而平整。但由于长期日晒雨洗,车马奔驰,水泥路面已有许多坑洼裂隙,呈现出累累伤痕,严重的地方已露出筋骨。车道两边是人行道,比车道高出30厘米左右,宽约两尺,可供一人行走。一米多高的护栏紧靠着人行道。护栏是由水泥柱、水泥枋、水泥板砌成,左右一样。48根方形柱子把护栏分成大小相等的47块长方形,每块长方形中有十个“n”字窗。细心的陶志雄数过480多个。这些小窗涂着白漆,因风吹雨打已渐渐褪色。每天车来人往,或是茶余饭后,扶老携幼在此走走,却很少人去注意他,关心他,议论他。岁月沧桑,流水无情。
走下桥头,倚立庆凤山下新修的公路上遥望团结桥,别有一番情景。滚滚的河水中两个巨大的桥墩托起长长的桥身,犹如强壮的举重运动员双手举起无轮的杆铃,气宇轩昂,傲视一切。桥墩之间三个大拱,像三张巨大的震天弓悬浮酉水河上,似长虹卧波,又如蛟龙戏水,甚是壮美。在大拱的两肩上有14个小拱,均匀分布在桥墩的中间与两端。波涛翻滚的河水中,大拱连小拱,小拱连桥墩,使30多米宽的河面顿时变成了通天大道。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团结桥横卧在酉水河上,连接着来龙两县。两县人民友好往来,发展经济贸易,交流文化。团结桥为将来“龙凤大都市”的成立默默奉献着一切。
篇七:家乡的桥
我喜欢横在溪水的独木桥,我喜欢下面可以走船的石拱桥,我喜欢舟船相连铺上木板的浮桥,我喜欢跨过大江大河的斜拉桥,我喜欢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我喜欢巍峨雄伟的立交桥,我更加热爱家乡的青龙大桥。
青龙大桥位于县城东面,横跨柳林四十里抖气河。该桥长150米,宽33.5米。为5孔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结构,抗洪能力50年一遇,抗震能力6级,总投资1642万元,2003年国庆节已基本竣工。可以同时通过4辆大卡车。桥面上有人行道,护栏,路灯。在大桥附近有燎原广场和清河中两个喷泉,每逢节日的夜晚,桥面上的路灯和喷泉、彩灯将大桥装扮的十分美丽。
青龙大桥沟通了河的两岸,方便了人们的来往。听大人们说,大桥没有建成的时候,人们要绕很大的圈,才能到河的对岸,很不方便。现在有了这座大桥,人们就可以直接到河对岸,再也不用浪费很多时间。青龙大桥不但沟通了河的两岸,方便了两岸人民的来往,同时也装点了我们美丽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