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演讲稿(7)

时间: 12-02 作者:涂凤姣 栏目:演讲稿
是要以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请我们的禁毒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能够以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把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很好地组织开展起来,并不断引向深入,打牢学生预防毒品的思想和工作防线。现在,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遇到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远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们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都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的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对我们的教育方向、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像前不久发生的马加爵连杀四名同学等一类惨痛的教训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包括使他们免受毒品侵害的问题是值得引起我们认真深思的时候了,希望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尽快取得明显的进步。

有效预防和抵御毒品的侵袭,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与保护,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考虑。

1、一定要时刻牢记“一朝吸毒,终生难戒”、“一时不慎,痛悔一生”这样的忠告。由于毒品能够使人在生理上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一旦沾染是很难真正戒断的,确实戒断了的也只是极少数。而且戒毒也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即使一时戒断,也很容易出现反复。本地区现有的几千名吸毒者,多数都是几进几出戒毒所、劳教所的。如果从xx年算起,已累计强戒10090人次,劳动教养复吸人员2044人次,平均每个吸毒人员强戒两次以上,近一半吸毒人员进过劳教所,但现在还是继续有强戒和劳教的吸毒人员。有一名女吸毒者,因家庭其他人员的影响,十几岁时吸上毒,已经强戒4次,劳教3次,在劳教所和强戒所中度过了十几年,但一放出来,她还是吸毒。看来有相当一批吸毒者,终生都要在戒毒所、劳教所、监狱里进进出出了。“一朝吸毒,终生难戒”,这也是一些吸毒者在悔恨中向社会发出的忠告。一个叫露露的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交了一个吸毒的男同学为友,为了找到一种戒毒的方法来拯救她的男朋友,竟以身试毒,结果不能自拔,以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她在留给母亲的遗书中写道,“面对有生的日子,我一天天胆怯,如进入一个恐惧的魔场,我被魔鬼附着,越陷越深,我已经无法自拔了。这个将人往死里拖的魔鬼就是毒品海洛因。”我们一定要牢记他(她)们的惨痛教训,时刻打牢自己的思想防线。同学们,古人告诫我们“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何况,毒品这个无情的杀手一旦沾染,又是很难容你再有回首之机的。因此对毒品,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在这个关系一生前途命运的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绝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美好的人生。青少年有无限的向往和好奇心,这是求知进取的表现,是获得新发现、创造新事物的原动力,是值得肯定的优点。但是,对好奇心也要正确加以引导。对违法犯罪的事、对人类社会有害的行为、对像毒品这样严重摧残人类的东西,一定要以斩钉截铁的态度来对待,坚决不要去冒险、去尝试,千万不要学那个年轻的女医生、女大学生去以身试毒。如若不然,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使自己痛悔一生。请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2、面对诱惑要增强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学会控制自己,克制自己的人是生活的强者,它能够保证自己少犯或不犯错误,出小错而不招大祸。人的一生可能多次遇到金钱、财富、权力、美色、享乐等一系列诱惑的考验。能不能正确对待,关键要看你有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没有战胜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禁毒工作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吸毒者在初次沾染毒品时,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去寻找毒品,而是在别人的引诱下,蒙受了有关吸毒后非常舒服,能忘掉一切烦恼,还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想什么就来什么这样的欺骗,挡不住诱惑而尝试的。我们一项调查表明,有92%的人第一次吸毒时都是被引诱的,其中80%以上的人初吸时都是白送“请客”的。现在,有相当一些毒贩子为了扩大他们地下毒品消费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专门暗地里勾引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向他们宣扬毒品的所谓“好处”,并赠送毒品让他们尝试,等你一旦上瘾,欲罢不能时,再向你高价贩卖,榨取你的钱财。我们一定要增强识别和自控能力,千万不要“自投罗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