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6)
时间: 12-02
作者:顼向春
栏目:心得体会
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基层党组织中的一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损辱的使命。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不够先进的地方改起,从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上做起,牢记党的宗旨,常忆入党时的誓言,向身边优秀分子看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成为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品德高尚、立场坚定、业绩突出的,合格而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篇四: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八零后,一名只有四年党龄,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人,能够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关工委、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第五期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我感到十分高兴,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1978年曲折的探索史和从1978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史,解读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1949年到1978年的那段曲折的历史没有直观的感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都只能通过纵向比较,才能感知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广袤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但说到底,我终归只是一个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八零后,对于这段历史,我没有为所谓的gdp做过哪怕一丝贡献。总的来讲,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讨论,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而且通过对省的十二个五年规划,认清历史,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知党、爱党、信党,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根据学习情况和参加学习的老同志们的发言,我结合近几年来个人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几点感想:
首先,我讲一下当前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问题。从事过农村工作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如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能用“鱼水情深”这个词语形容么?曾经“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歌词在今天还可以唱否?更多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一种相互博弈,老百姓“医闹”“上访”等等经常发生,在相互的博弈过程中,政府总是希望事态越小越好,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群众总希望事态越大越好,并且不缺乏围观、哄抬事态的好事之徒,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减弱,并且逐渐消失殆尽。如今我们常常听到、看到一些专业的上访户,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常为一些微小的诉求,不断的上访,有的甚至通过背背篓挣车费钱上京上访,如此周而复始,有的简直可以号称上访专业户,他们上访手段高明,我就听说过一个上访户,利用一种可以显示异地区号的电话系统,打电话给当地党委政府,威胁要进京上访,不断与当地党委政府捉迷藏,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在基层工作过,在茅草房、危房改造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地方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人民群众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他们知道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后,要么房门一锁,出门打工去了,联系他的时候,人家这样讲:“要改你们给我改好,反正我家房子还可以住”,人家有恃无恐,知道改造是必须的;要么态度不积极,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拖一车材料到他家,请帮忙卸个材料什么的,人家讲:拿钱来嘛!其实纵观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少么?“农村合作医疗”、“免费教科书”、“各种种粮补贴”等等,都是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政策呐!但在部分群众心中,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应该得的,更谈不上他们会“颂党恩”,老百姓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大家仔细调查研究的问题,应该引起广泛深思。
其次,我讲一下当下青少年缺乏信仰、盲从、自私自利的问题。我还记得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小学课本中有关党在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随处可见。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王二小、雨来等人物曾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记,军旅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我还能背诵如流,雷锋、赖宁,包括我们省关工委的副主任李桂莲都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上出现过,我教过五年的书,现在的中小学课本中,这些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秀人物、生动事迹已经所剩无几了,作为八零后的我们这一代尚且需要通过书本才能了解这些英雄人物和生动事迹,试问如今的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他们从什么地方了解这段历史??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我们再看一下如今的九零后们喜欢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他们只会对谢霆锋和张柏芝什么时候离婚感兴趣,他们只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唱的说什么?我们知道《北京的金山上》《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知道有一首歌这样描述:“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还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就连当初我们的父辈教下来的童谣都是:“飞机飞机,飞到北京,北京开会,毛主席万万岁”等等之类,但如今的中小学生们,他们又有谁能真正唱几首红歌呢,他们缺乏信仰、盲目,我们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知党、信党、爱党”?更别谈“跟党走”?
篇四:省委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八零后,一名只有四年党龄,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人,能够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关工委、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第五期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我感到十分高兴,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里,省委党校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1978年曲折的探索史和从1978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史,解读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1949年到1978年的那段曲折的历史没有直观的感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都只能通过纵向比较,才能感知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广袤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但说到底,我终归只是一个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八零后,对于这段历史,我没有为所谓的gdp做过哪怕一丝贡献。总的来讲,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讨论,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而且通过对省的十二个五年规划,认清历史,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知党、爱党、信党,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根据学习情况和参加学习的老同志们的发言,我结合近几年来个人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几点感想:
首先,我讲一下当前广大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问题。从事过农村工作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如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能用“鱼水情深”这个词语形容么?曾经“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歌词在今天还可以唱否?更多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一种相互博弈,老百姓“医闹”“上访”等等经常发生,在相互的博弈过程中,政府总是希望事态越小越好,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群众总希望事态越大越好,并且不缺乏围观、哄抬事态的好事之徒,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减弱,并且逐渐消失殆尽。如今我们常常听到、看到一些专业的上访户,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常为一些微小的诉求,不断的上访,有的甚至通过背背篓挣车费钱上京上访,如此周而复始,有的简直可以号称上访专业户,他们上访手段高明,我就听说过一个上访户,利用一种可以显示异地区号的电话系统,打电话给当地党委政府,威胁要进京上访,不断与当地党委政府捉迷藏,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在基层工作过,在茅草房、危房改造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地方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人民群众素质不高,等、靠、要思想特别严重,他们知道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后,要么房门一锁,出门打工去了,联系他的时候,人家这样讲:“要改你们给我改好,反正我家房子还可以住”,人家有恃无恐,知道改造是必须的;要么态度不积极,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拖一车材料到他家,请帮忙卸个材料什么的,人家讲:拿钱来嘛!其实纵观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少么?“农村合作医疗”、“免费教科书”、“各种种粮补贴”等等,都是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政策呐!但在部分群众心中,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大家应该得的,更谈不上他们会“颂党恩”,老百姓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的缺乏,这恐怕是值得我们大家仔细调查研究的问题,应该引起广泛深思。
其次,我讲一下当下青少年缺乏信仰、盲从、自私自利的问题。我还记得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小学课本中有关党在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在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随处可见。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王二小、雨来等人物曾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记,军旅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我还能背诵如流,雷锋、赖宁,包括我们省关工委的副主任李桂莲都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上出现过,我教过五年的书,现在的中小学课本中,这些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秀人物、生动事迹已经所剩无几了,作为八零后的我们这一代尚且需要通过书本才能了解这些英雄人物和生动事迹,试问如今的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他们从什么地方了解这段历史??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信息化,我们再看一下如今的九零后们喜欢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他们只会对谢霆锋和张柏芝什么时候离婚感兴趣,他们只会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唱的说什么?我们知道《北京的金山上》《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知道有一首歌这样描述:“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还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就连当初我们的父辈教下来的童谣都是:“飞机飞机,飞到北京,北京开会,毛主席万万岁”等等之类,但如今的中小学生们,他们又有谁能真正唱几首红歌呢,他们缺乏信仰、盲目,我们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知党、信党、爱党”?更别谈“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