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4)
时间: 12-17
作者:张梦娟
栏目:总结
4-5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和组织能力。第4题出现的问题还是几个方面:1.概念不清,未能很好地抓住“神态描写”这一关键信号,进行添加准确而恰当的神情。2.理解偏差,有些同学不能准确地感知此处的神情应传达出“满意、赞许等态度”,却加上了“皱了皱眉”等神态,最后南辕北辙,导致失分。而第5题缘于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长城的多元化价值,就很单一的说其军事价值,最终导致分数的丢失。
二、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共有四个板块:课外文言文、课内现代文、课外说明文和课外散文。在命题时如中考题一样形成一定的梯度,其中70%的题目较为简单,20%有一定难度,10%是特别难的。
6-10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其中也结合了课内文言文的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虚词“之”的意思,特殊句式的理解,句子翻译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中考的要求。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缘于涉及的面比较广,再加上有些许同学对已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故而在考试中就不能很好地辨别“而”、“于”、“卒”、“坐”、“之”和“将”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从而降低了答题的正确率。第9题是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向来要求以直译为主,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的意思不能遗漏,搞错。另外,要注意句式特点,一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应视实际情况做适当增、调、删,使译文“信而达”。在具体翻译中,学生的错误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把握以上翻译要领而出现的。部分同学关键词语没有翻译正确,如“若”、“父子”、“执心”。
而11-14题是考查学生上课效率的,在课文分析时,都是讲过的,故而基本都能答到点子上,得分率也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没掌握,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后复习不到位。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也要加强检查的力度。
之后的15-17题是课外说明文阅读。题型为两道表述题、一道选择题,符合中考出题规范;三道题目一道考信息筛选,一道是内容的把握、一道考说明方法,难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平。虽然所给文本较长,但只要能以平静的心态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然后仔细辨别语句中文字的差异,那么第15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的19-22题考查的是课外散文,这一部分20和22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些,究其原因,一是20题属于鉴赏评析能力检测,而22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都有一定难度;二是散文阅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定的底蕴,学生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一知半解,不能穿透文字,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涵意,学生答题时就会凭自己的臆想而非文本的阅读,导致回答有偏差;三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往往读了一遍就将文本放在一边,不愿再去反复咀嚼,而散文的阅读却恰恰需要耐心的阅读和冷静的思考。
纵观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阅读不仔细,审题不到位。这可能由于做题时心态不够平和,比较浮躁而致,比如第14题,明明要求举例说说,相当部分的同学例子就是不举,不是不会举,而是没仔细审题,根本没看到这个要求,或者看到了也没意识。
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检测的题目,学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层的含义,如第18题,解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第一句是深层含义,而第二处则是表层含义,学生往往就孤立地去看这个词语,不能很好地联系上下文,故而第一处就回答不准确。
二、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共有四个板块:课外文言文、课内现代文、课外说明文和课外散文。在命题时如中考题一样形成一定的梯度,其中70%的题目较为简单,20%有一定难度,10%是特别难的。
6-10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其中也结合了课内文言文的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虚词“之”的意思,特殊句式的理解,句子翻译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中考的要求。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缘于涉及的面比较广,再加上有些许同学对已学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故而在考试中就不能很好地辨别“而”、“于”、“卒”、“坐”、“之”和“将”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从而降低了答题的正确率。第9题是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向来要求以直译为主,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的意思不能遗漏,搞错。另外,要注意句式特点,一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应视实际情况做适当增、调、删,使译文“信而达”。在具体翻译中,学生的错误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把握以上翻译要领而出现的。部分同学关键词语没有翻译正确,如“若”、“父子”、“执心”。
而11-14题是考查学生上课效率的,在课文分析时,都是讲过的,故而基本都能答到点子上,得分率也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没掌握,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后复习不到位。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也要加强检查的力度。
之后的15-17题是课外说明文阅读。题型为两道表述题、一道选择题,符合中考出题规范;三道题目一道考信息筛选,一道是内容的把握、一道考说明方法,难度不是很高,符合初二学生认知水平。虽然所给文本较长,但只要能以平静的心态认真研读文本,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然后仔细辨别语句中文字的差异,那么第15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的19-22题考查的是课外散文,这一部分20和22题的得分率特别低些,究其原因,一是20题属于鉴赏评析能力检测,而22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都有一定难度;二是散文阅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定的底蕴,学生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一知半解,不能穿透文字,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次涵意,学生答题时就会凭自己的臆想而非文本的阅读,导致回答有偏差;三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往往读了一遍就将文本放在一边,不愿再去反复咀嚼,而散文的阅读却恰恰需要耐心的阅读和冷静的思考。
纵观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学生作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题目要求阅读不仔细,审题不到位。这可能由于做题时心态不够平和,比较浮躁而致,比如第14题,明明要求举例说说,相当部分的同学例子就是不举,不是不会举,而是没仔细审题,根本没看到这个要求,或者看到了也没意识。
二是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检测的题目,学生一般只把握了最表层的含义,如第18题,解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第一句是深层含义,而第二处则是表层含义,学生往往就孤立地去看这个词语,不能很好地联系上下文,故而第一处就回答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