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乡镇年终总结(6)
时间: 01-02
作者:马佳美
栏目:总结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助农增收 认真搞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业税减免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宣传,并及时足额兑现给农户。充分调动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了粮食收获时颗粒归仓,栽种时栽满种尽,杜绝了土地抛荒,为今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六通战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水通,利用前锋渠节水改造工程,引进国家投资2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000余个,对年久失修、渗漏严重长2.6公里的王爷庙支渠进行翻新整治;二是路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在磨嘴、凉帽山、佛南等村,建设水泥路8公里,用城市拆迁的预制板、水泥块等废旧材料,在王爷庙、磨嘴等村硬化入户道路3.5余公里。组织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风貌近400户,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电话通,今年新安装农村电话330余部,保证了农村信息畅通;四是气通,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现已规划沼气池1000口,在建400口,投入使用312口,发展液化气360户,并正在筹划武安集镇天然气建设;五是光纤电视通,抓光纤电视安装入户,到目前为止,全镇农村光纤电视入户率已达90%;六是电通,全部实行农网改造,实现以电代柴农户达16%,城网改造进展顺利。
全面推广新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利用城市拆迁还房,在凉帽山、黄磉浩、保河、佛南等村狠抓“城镇型”新村建设;根据地理特点,在王爷庙村设计了风格独特的——“别墅式”、“街村型”农民新村,按照“山上精品果园、山脚小康家园、山下绿色菜园”的模式新建农房80余户;在磨咀等村,对旧房屋进行包装改造,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模式。从今年起,全镇新建农房均由政府负责提供设计图纸,严格按新村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房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对全镇农村面貌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富余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转变 通过开展劳动力普查,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先进县职中、就业局、驾校等培训机构培训农民工 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实施帮户助耕,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后顾之忧;抓组织化、规模化劳务输出,扩大输出规模。今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800人,共计输出7960人,依托县城务工、经商、兴办服务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9156人。
狠抓全面小康示范点建设,有力带动全镇共奔小康 今年初,我们确定了磨咀11社、王爷庙1社作为我镇的小康示范点。通过一年来的示范建设,已初见成效:磨咀11社有农户33户,已建沼气28口,安装电话22部,光纤电视入户达100%;社道路水泥硬化500余米,入户道路硬化1500米;劳务输出46人,发展“农家乐”3户,种养大户9户,发展蔬菜21亩,水果56亩,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达3216元。王爷庙1社有农户66户,已建成新村30户,正在建15户,打沼气池 口,安电话 部,人畜饮用自来水100%。如今,王爷庙和磨嘴两个村的小康示范扩面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王爷庙村由1社扩大到1—9社,磨嘴村由11社扩大到9、10、12、13等社,两村均占全村半数以上的农户投入到了示范建设之中。目前,我们正以示范点作为突破口,组织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召开各种流动现场会,调动全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失地无业农民得到妥善安置 自省委1号文件出台以来,我镇先后召开了党委会、机关干部会、涉及征地的所有村社的村三职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党小组长专题学习会,并邀请县上分管领导、城建、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到会上作辅导讲话,以帮助全镇各级干部准确领会省委1号、县委4号文件精神实质。并组织专门力量配合县国土、城建、公安、民政、劳动等相关部门对我镇失地无业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在春节前,筹措资金10万元,解决失地无业农民中的困难户、残疾人员等过春节难的问题。主动协调征地业主单位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兑现征地土地款、利息、青苗及附作物款、过渡费等,共计——万元。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拆迁还房进程。木孔垭5社31户、南涪小区262户已搬入新居。滨江小区398户从4月15日起已开始陆续入住,现已达280余户入住。凉帽山群众自建——户已全面动工。新阳公司北片区的太空、蟠龙两个村的统建还房已于4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年底前可交付使用。协调民政、公安等部门,加速办理失地农民农转非手续,今年共办理征地农转非3000余户。在全征社农转非人员中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先在6个社试点,摸索经验,再全面推开。通过广泛宣传政策,摸底核实符合参保对象,全镇应参保——人,实际参保——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57人,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近1000人。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失地无业农民安置政策调研工作。除县内各相关部门外,另有市劳动局、就业局、职保局、省直相关部门和国务院检查组等先后来我镇何家桥社区、团结社区、凉帽山等村进行失地农民安置相关政策调研。
大力实施“六通战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水通,利用前锋渠节水改造工程,引进国家投资2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000余个,对年久失修、渗漏严重长2.6公里的王爷庙支渠进行翻新整治;二是路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在磨嘴、凉帽山、佛南等村,建设水泥路8公里,用城市拆迁的预制板、水泥块等废旧材料,在王爷庙、磨嘴等村硬化入户道路3.5余公里。组织群众改水、改厨、改厕、改风貌近400户,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电话通,今年新安装农村电话330余部,保证了农村信息畅通;四是气通,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现已规划沼气池1000口,在建400口,投入使用312口,发展液化气360户,并正在筹划武安集镇天然气建设;五是光纤电视通,抓光纤电视安装入户,到目前为止,全镇农村光纤电视入户率已达90%;六是电通,全部实行农网改造,实现以电代柴农户达16%,城网改造进展顺利。
全面推广新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利用城市拆迁还房,在凉帽山、黄磉浩、保河、佛南等村狠抓“城镇型”新村建设;根据地理特点,在王爷庙村设计了风格独特的——“别墅式”、“街村型”农民新村,按照“山上精品果园、山脚小康家园、山下绿色菜园”的模式新建农房80余户;在磨咀等村,对旧房屋进行包装改造,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模式。从今年起,全镇新建农房均由政府负责提供设计图纸,严格按新村规划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房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对全镇农村面貌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富余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转变 通过开展劳动力普查,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先进县职中、就业局、驾校等培训机构培训农民工 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实施帮户助耕,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后顾之忧;抓组织化、规模化劳务输出,扩大输出规模。今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800人,共计输出7960人,依托县城务工、经商、兴办服务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9156人。
狠抓全面小康示范点建设,有力带动全镇共奔小康 今年初,我们确定了磨咀11社、王爷庙1社作为我镇的小康示范点。通过一年来的示范建设,已初见成效:磨咀11社有农户33户,已建沼气28口,安装电话22部,光纤电视入户达100%;社道路水泥硬化500余米,入户道路硬化1500米;劳务输出46人,发展“农家乐”3户,种养大户9户,发展蔬菜21亩,水果56亩,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达3216元。王爷庙1社有农户66户,已建成新村30户,正在建15户,打沼气池 口,安电话 部,人畜饮用自来水100%。如今,王爷庙和磨嘴两个村的小康示范扩面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王爷庙村由1社扩大到1—9社,磨嘴村由11社扩大到9、10、12、13等社,两村均占全村半数以上的农户投入到了示范建设之中。目前,我们正以示范点作为突破口,组织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召开各种流动现场会,调动全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失地无业农民得到妥善安置 自省委1号文件出台以来,我镇先后召开了党委会、机关干部会、涉及征地的所有村社的村三职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党小组长专题学习会,并邀请县上分管领导、城建、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到会上作辅导讲话,以帮助全镇各级干部准确领会省委1号、县委4号文件精神实质。并组织专门力量配合县国土、城建、公安、民政、劳动等相关部门对我镇失地无业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在春节前,筹措资金10万元,解决失地无业农民中的困难户、残疾人员等过春节难的问题。主动协调征地业主单位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兑现征地土地款、利息、青苗及附作物款、过渡费等,共计——万元。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拆迁还房进程。木孔垭5社31户、南涪小区262户已搬入新居。滨江小区398户从4月15日起已开始陆续入住,现已达280余户入住。凉帽山群众自建——户已全面动工。新阳公司北片区的太空、蟠龙两个村的统建还房已于4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年底前可交付使用。协调民政、公安等部门,加速办理失地农民农转非手续,今年共办理征地农转非3000余户。在全征社农转非人员中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先在6个社试点,摸索经验,再全面推开。通过广泛宣传政策,摸底核实符合参保对象,全镇应参保——人,实际参保——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57人,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近1000人。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失地无业农民安置政策调研工作。除县内各相关部门外,另有市劳动局、就业局、职保局、省直相关部门和国务院检查组等先后来我镇何家桥社区、团结社区、凉帽山等村进行失地农民安置相关政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