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自查报告
发展党员自查报告范文一:
上半年,我县在县委的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组织部《关于20xx-20xx年全市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意见》(市组通[20xx]4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认真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取得的成效
我县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上半年,全县新发展党员146名,其中:女党员24名,占16%;少数民族党员52名,占36%;35岁以下党员102名,占70%(群团组织推优59名,占58%);高中以上文化党员92人,占63%;生产、工作一线146名,占100%。
二、主要做法
1、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县委组织部制定《凤冈县20xx-20xx年全县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意见》和20xx年党员发展规划,提出全县发展党员工作总体规划和原则要求,明确了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根据《规划》,2005年,全县计划发展党员502名。各基层党(工)委根据县委组织部《意见》和《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发展党员规划。《意见》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注重提高35岁以下青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发展比例。即今后三年计划发展党员1300名左右,其中,工作和生产一线的占70%;35岁以下的占70%(团组织“推优”的要达5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5%;女性达到25%,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与人口比例基本适应。同时注重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区中发展党员,并把完成指导性意见的情况纳入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
2、注重发展比例,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围绕《意见》,按照年度规划,兼顾发展比例,严格发展程序,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2005年上半年共发展党员146名,其中:工人3名,农民125名,私营企业主1人。新发展的党员中,女党员24名,占16%,比20xx年底低3%;少数民族党员52名,占35%,比20xx年底高3%;35岁以下党员102名,占70%,比20xx年底高5%(群团组织推优59名,占58%,比20xx年底高20%);高中以上文化党员92人,占63%,比2004年底高7%;生产、工作一线146名,占100%,比20xx年底高3%。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3、建立制度,严把“入口”,纯洁队伍。一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二是严格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即推荐出来的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培养,其中具有较好素质的人员经支部大会讨论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并张榜公示,接受监督,把无不良反映者推荐到党委参加培训,支部确定两名正式党员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三是实行严格的考察制。党委派员对推荐出来的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考察,写出书面材料,及时向支部反馈情况,避免把不合格人选纳入发展党员的对象。四是认真落实《凤冈县发展党员失误追究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坚决杜绝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对因推荐人、培养联系人、入党联系人、谈话人向支部介绍,不按程序和手续办事,随意违反原则的,一经查出,将对责任人或组织给予通报批评或党纪处分,对已发展的预备党员一律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为确保发展党员质量,采取把好“五个关口”,坚持“五不发展”严把党员“入口关”。把好“五个关口”即:把好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关、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关、发展对象确定关、预备党员接收关和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关。“五不发展”即:本人不提出入党申请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培训不合格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到一年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发展,入党手续不全、材料不齐的不发展,杜绝了不成熟对象进入党员队伍的现象。
4、狠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拓展党员发展源头。 各级党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一是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继续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双向推荐制”,即顺向推荐和逆向推荐,顺向推荐指本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或者党支部把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志经教育、启发、引导,自愿提出入党申请,并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对象。逆向推荐是指党委、总支、群团组织把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分子推荐到所属支部。上述两种形式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经支部大会讨论同意,确定为正式推荐对象,填写入党积极分子推荐表,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张榜公示,把无不良反映者推荐到党委参加集中培训。“双向推荐制”拓宽了选人渠道,优化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二是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使其尽快成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各基层党(工)委在“七一”期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实行跟踪培养。县委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各挂帮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大了对挂帮村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指导力度。上半年,全县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30名(农村865名,企业25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名,社区304名,机关485名),其中:女性入党积极分子370人,占26%;35岁以下860名,占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86人,占41%,平均年龄32岁。初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满足全县发展党员工作需要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全县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
5、规范程序,强化指导,确保质量。发展党员工作是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关键环节,为抓好这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年初,县委组织部对各基层党(工)委分管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干事、政工干部进行了培训,各基层党(工)委组织支部书记进行了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二是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制定中共凤冈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予以明确,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进行强调,强化了对具体操作过程的指导力度。上半年新发展的146名党员中,无一例违规发展党员,确保了发展党员的质量。三是扩大“推优”范围,在做好共青团“推优”工作的基础上,把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纳入“推优责任单位,并量化目标考核,把一大批优秀青年和能人推荐到党组织中来,拓宽党组织选人用人渠道。经过“推优”,上半年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102人,占70%,比2004年底上升5个百分点。四是结合实际,创新思维,解决现阶段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撤区并村”后,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面临难以召集全体党员到会,支部讨论难形成表决意见等问题,我县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两上两下”制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即:首先由各党小组召开党员会议,讨论确定本党小组的发展对象,并上报村党支部;党支部审查同意后,将全村拟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下传各党小组;各党小组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表决,并将情况上报党支部,党支部召开支委扩大会讨论、表决吸收预备党员;通过后的预备党员名单下传各党小组公示。公示后,无不良反映的,党支部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实践证明,“两上两下”程序既符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又适合当前农村实际。发展的每一名新党员都能让全体党员表决意见,有效解决了“大支部”发展党员难以做到“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过半数”问题。
6、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是激发党组织活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印发中共凤冈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见》(凤组发[2005]08号)对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并结合凤冈县实际,进一步制定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凤组发[20xx]09、12号),强化各类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各基层党(工)委普遍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使无职党员无职有为,无位有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继续抓好农村党员“能人”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发展不平衡。少数乡(镇)党委、村(居)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法不多,导致成熟缓慢,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女党员偏少等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力度不够。由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不明显,业主忙于抓生产,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且党员偏少,大部分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难度。
3、在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发展党员难。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谈话了解,支部会议通过等程序方面操作较难。
四、下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书记、村居总支书记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作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其尽快成熟,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增强活力。
2、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采取党委派员深入基层,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选好“苗子”,加强培养,使其尽快成熟。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位尽快成立支部,个别党员的单位可采取几个一起成立联合支部,对业主有迫切愿望的非公企业,可采取派出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好党的组织,肩负起发展党员工作的职责。
3、继续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大对各基层党(工)委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干事、政工干部和支部书记的系统培训力度,丰富其党务知识,提高其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能力,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化。
4、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双向推荐”制和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两上两下”制,真正把一线“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