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教学反思(2)
时间: 11-23
作者:樊振宇
栏目:反思
一、理清文章脉络,抓中心句展开教学。
文章的中心句,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是这篇课文的“抓手”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回忆井冈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吗?抓住中心句“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二、抓重点段落,体会井冈山是美丽的山。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描写井冈山景色的重点段落,黄洋界的山山势巍峨、峰峦峻拔,是一种险峻的美。云海变幻莫测,神奇,有一种奇幻的美。峡谷的植物郁郁葱葱,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谷底的溪涧有一种动态的美。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举目远眺”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体现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理解“举目远眺”的意思,并向学生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词语意思)。云海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想像,感受云海的美景。第四自然段“逶迤前行”一词,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并让学生想在文中指什么,还有哪句话体现出了溪涧的形态,让学生感受溪涧形态美。之后对三、四自然段进行整合,让学生想像并指导学生朗读。
三、 感受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这部分是文章的难点,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我采取让学生读课后信息窗,交流资料,教师讲述当时历史背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为理解英雄的山做好铺垫。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黄洋界看到( ),联想到( )。对文中提到的“军民齐心协力击溃敌军的故事”我采用播放录像的形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通过三次引读让学生领会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其实《井冈山》一课我在本校已经试讲过,美丽的山这部分效果还可以。当时在处理第五自然段是并没有加入交流资料,师介绍当时背景,井冈山为什么是革命的摇篮这个环节。只是进行朗读指导,播放录像,学生的理解比较干瘪,井冈山的雄奇并没有烙进他们的心里。这一环节是后来又补充的,自己感觉这样处理更为贴切一些。
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很失败,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孩子们好像并没有进入状态,我也很着急,不停的牵、引,整体思路虽然顺下来了,但效果却不好。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觉得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比如云海部分的处理,设想的挺好,分三个层次指导朗读1.生谈谈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海的景象2.师抓住惊涛拍岸、徐徐飘飞等重点词句指导朗读3.欣赏云海图片,激情再读。没想到学生说不出来,尽管我一再引导、范读,还是不行,其实想想我的教学太理想化了,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恰恰是难点。如果当时换一种处理方法,比如学生说不上来,可以看看云海的图片,进行视觉上的刺激,这样再谈感受可能更深刻些,自然读起课文来也就有滋有味了,教学课件的运用也就不会流于形式,而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了。还有就是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缺少教学机智,评价性的语言不到位,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产生共鸣。
上一节好课确实很难,今天的课虽然并不成功,但给我的收获却很大:教学预设仅仅是预设,课堂上实际操作绝不能只是把教案演完,而应该心中有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语文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在反思中前行!
篇三:井冈山教学反思
从整体课堂效果看,学生演唱的表现力不错,声音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也比较熟练了。抒情和活跃两种演唱情绪也能明显地对比出来。但从整节课的分量和时间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复习巩固阶段一开始就离琴唱,导致暴露出了过多的毛病,给我心里一个暗示:歌曲还没学会,于是有意识地加重纠错分量。其实钢琴一弹,学生马上跟上来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为:
文章的中心句,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是这篇课文的“抓手”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回忆井冈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吗?抓住中心句“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二、抓重点段落,体会井冈山是美丽的山。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描写井冈山景色的重点段落,黄洋界的山山势巍峨、峰峦峻拔,是一种险峻的美。云海变幻莫测,神奇,有一种奇幻的美。峡谷的植物郁郁葱葱,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谷底的溪涧有一种动态的美。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举目远眺”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体现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理解“举目远眺”的意思,并向学生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词语意思)。云海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想像,感受云海的美景。第四自然段“逶迤前行”一词,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并让学生想在文中指什么,还有哪句话体现出了溪涧的形态,让学生感受溪涧形态美。之后对三、四自然段进行整合,让学生想像并指导学生朗读。
三、 感受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这部分是文章的难点,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我采取让学生读课后信息窗,交流资料,教师讲述当时历史背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为理解英雄的山做好铺垫。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黄洋界看到( ),联想到( )。对文中提到的“军民齐心协力击溃敌军的故事”我采用播放录像的形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通过三次引读让学生领会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其实《井冈山》一课我在本校已经试讲过,美丽的山这部分效果还可以。当时在处理第五自然段是并没有加入交流资料,师介绍当时背景,井冈山为什么是革命的摇篮这个环节。只是进行朗读指导,播放录像,学生的理解比较干瘪,井冈山的雄奇并没有烙进他们的心里。这一环节是后来又补充的,自己感觉这样处理更为贴切一些。
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很失败,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孩子们好像并没有进入状态,我也很着急,不停的牵、引,整体思路虽然顺下来了,但效果却不好。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觉得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比如云海部分的处理,设想的挺好,分三个层次指导朗读1.生谈谈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海的景象2.师抓住惊涛拍岸、徐徐飘飞等重点词句指导朗读3.欣赏云海图片,激情再读。没想到学生说不出来,尽管我一再引导、范读,还是不行,其实想想我的教学太理想化了,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恰恰是难点。如果当时换一种处理方法,比如学生说不上来,可以看看云海的图片,进行视觉上的刺激,这样再谈感受可能更深刻些,自然读起课文来也就有滋有味了,教学课件的运用也就不会流于形式,而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了。还有就是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缺少教学机智,评价性的语言不到位,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产生共鸣。
上一节好课确实很难,今天的课虽然并不成功,但给我的收获却很大:教学预设仅仅是预设,课堂上实际操作绝不能只是把教案演完,而应该心中有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语文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在反思中前行!
篇三:井冈山教学反思
从整体课堂效果看,学生演唱的表现力不错,声音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也比较熟练了。抒情和活跃两种演唱情绪也能明显地对比出来。但从整节课的分量和时间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复习巩固阶段一开始就离琴唱,导致暴露出了过多的毛病,给我心里一个暗示:歌曲还没学会,于是有意识地加重纠错分量。其实钢琴一弹,学生马上跟上来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