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2)
篇四: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这堂课让我认识到小学数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虽然我们一堂课只是讲授一个很小的运算方法,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十分不易。教学不是为教而教,教师倾尽所有的心血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让我体会深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能力。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重难点是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是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如此设安排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在讲例1前先出示算式25+7=32,76+25=( ),32-25=( )32-7=( )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填写结果计算的方法,意图让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做好知识铺垫。接着出示有联系的一幅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p#副标题#e#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结果是不是正确的?”,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但是,下课之后反思却发现教师给学生法发言的时间和空间有点少,课上在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上,首先是给了10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究验算方法,然后是汇报方法,可举手的没几位同学,大部分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算法,此时我有点着急,接着我就让学生先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之间的关系,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后来他们思维活跃了很多,马上根据这个关系亮出自己的验算方法。但是如果我能让学生发言完之后再让学生较归纳验算的方法,得出三种加法的验算方法:一种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另外两种都是用减法进行验算:用和分别去减两个加数中的一个,看结果是不是另一个加数。学生在有了前面得出算式的基础上,就能顺利得到三种加数验算的方法。
还有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也应该注意多给学生鼓励,记得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用估算来验算的方法,但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评了一下他的方法,并未发现他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验算方法,看来课堂上有许多智慧的产生,我应该给予他们展现的舞台,即使是错了,那也是告诉我应该在某些方面多强调,我也应该给他时间再去想一想。总之,教师要充分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自主探索的时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把自主还给他们。
我想只有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性”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再发现”“再创造”,学生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生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整节课下来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篇五: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验算教学”教材通过主题图给出生活情境(妈妈买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