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2)
篇三: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一、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自己先拟订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点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草不至于被挤出来,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既要注意各种单项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有要着重于整体的效应,使各种能力相互促进,这样,教学过程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篇四: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是:
首先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利用课件复习了“电路元件的画法”、“电路图的画法”和“按要求连接实物电路”,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与新知的连接点,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首先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同化点。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是必要的。这一环节大约用时5分钟。
接着利用课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设计一个电路,使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问题提出后,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一分钟后有80﹪的同学设计出了一个串联电路,还有七八个设计出了两种电路:一种串联、一种并联。接着用投影展示了三个同学的设计作品,以便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这一环节用了大约8分钟。
这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一是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入手,反应了他们旧知掌握的不理想、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还没养成;二是设计出的电路单一,是典型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估计有部分同学是看教材而画出的,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我所期望课堂生成没有出现:利用学生画图中的错误来一次引导。
第三个环节是认识串联电路的特点。先用课件说明:1、连接电路应注意的问题;2、先摆放好元件,进行#p#副标题#e#构思;3、按一定的顺序连接。接着是分成8个小组进行实验,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灯亮了以后,欢呼雀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串联电路的三个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相互干扰、开关的作用。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2分钟。
在认识“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时,因为怕学生自己动手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是利用课件完成的,学生印象不深;在认识“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时,学生由于没有相应的经验,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差,不能理解,举例“从学校到家有几条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探究“串联电路用电器相互干扰”,让学生动手操作:拿掉一盏灯,另一盏灯立即不工作。在体验操作的过程中,现象明显,结论唯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个环节是认识并联电路的特点。历年学生连接并联电路时容易出现错误,造成短路。因此我先用课件演示并联电路的接法。学生连接好后,探究并联电路的三个特点:开关的作用、电流的路径、用电器互不干扰。在利用课件展示开关的作用时,由于课件制作的问题,结果造成开关在干路中所起的作用一样了,给学生一种错觉;在学生探究用电器互不干扰时,拿掉一盏灯,另一盏灯依然亮着,学生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这一环节大约用时15分钟。
第五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展示三幅图片,节日用的小彩灯、街上的路灯、客厅的用电器,让学生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从学生掌握的情况上看,他们判断串并联的主要依据是“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干扰”,因为这个知识点容易理解,并且学生是从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结论,印象深。基本上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第六个环节是总结。最后两个环节用时5分钟。
综观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从教育手段上看,有多媒体和学生分组实验,比较先进和充实;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已掌握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实际应用。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没有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学生应有的思维训练没达到,少了课堂生成的精彩;二是课堂容量过大,学生对每种电路的特点只是了解,对每种电路的变式没见过,以后再上此节时,用两课时,每种电路上完后,充分地训练,以便透彻的理解。三是课件的制作出现了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