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帮扶工作总结(14)
时间: 10-19
作者:肖桥
栏目:总结
区文联领导和干部多次下乡扶贫,和当地村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体现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实际上也是作家艺术家们必须坚持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方向。区文联负责驻村扶贫的两位同志说,下乡不仅仅是扶贫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己思想上受教育,灵魂上受洗礼的一次好机会。
二、统筹兼顾,整体规划,结合全区部署开展帮扶工作
广西东兰县长乐镇更乐村是我区典型的老、少、山、穷、库贫困地区。由于地处桂西石山区和红水河岩滩水电站淹没区,目前全村2600多人口仅有耕地不足80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亩,当地壮、汉、瑶族群众特别是石山区和水库淹没区的移民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2005年,根据全区扶贫工作的新形势和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关于综合扶贫规划、“整村推进”开发脱贫的要求。区文联扶贫工作队密切联系东兰县综合开发办和长乐镇党委、镇政府,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项目实施管理和监督。上半年,重点发动群众利用当地地处库区河汊众多、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围汊养鱼”“网箱养鱼”,增加收入。通过市县水产部门提供鱼苗和养鱼技术的支持,让一部分农民“脱鞋下水”,从事渔副业生产。“河汊养鱼”水面大,成本相对比较低,一些养鱼专业户和联合体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收益,从而脱贫致富。下半年,根据更乐村山坡地较多的特点,以及浙江投资商在东兰新开设一家较大规模的缫丝厂,蚕丝原料供不应求的情况,发动村民连片种桑养蚕,专门请缫丝厂和农技部门技术人员授课,采取“蚕种控育”的先进技术,帮助桑农们解决养蚕技术难题。
通过帮扶规划,让村民们尝到了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甜头。更乐村的干部群众们信心更足了。新任村委主任龙大亮说:照这样下去,再过三五年,全村就会大变样了。
三、发挥优势,思路明确,结合文联特点开展帮扶工作
广西文联自2003年开始对更乐村实行定点帮扶脱贫计划以来,先后派出三批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在宣传政策、筹措资金,帮助村民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区文联经过研究,特别派出作家协会秘书长范浩鸣和书法家协会刘炳玉两位工作队员,担任驻村扶贫联络任务。这两位同志思想作风过硬,素质高,责任心强。他们在区文联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下,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兢兢业业,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文联是个群众团体,不像别的单位部门有诸多创收,特别是新的财务制度实行之后,在扶贫经费上更是捉襟见肘。尽管如此,单位扶贫资金还是从去年的1.5万,提高到今年的3万。另外,通过群众资助贫困学生捐款、利用社会资金等今年共筹得扶贫经费4万多元,相继投入更乐村篮球场和纳劳小学操场、围墙的建设。同时长期资助该村15位贫困小学生和一位高中生的读书费用。还利用中国文联“朝霞工程”基金,资助更乐村坡豪小学三名有艺术专长的贫困学生。区文联扶贫工作队还和著名的志愿者组织“心系山区助学网”(www.i3q.cn)合作,为该志愿者组织“广西东兰县长乐镇助学点”作了一些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
除了经费投入外,文联主要还是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文化扶贫,提高农民素质上做文章。比如,2005年春节前,广西文联“三贴近”艺术团专程赴更乐村慰问演出,把一台艺术水准很高的晚会奉献给乡亲们,受到了当地村民非常热烈的欢迎和称赞。广西作家协会精心策划,派著名报告文学家麦展穗到当地采访,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东巴凤》。广西书法家协会组织艺术家们到各村屯,义务为村民们写春联。广西书法家协会还和著名军中书法家孔见将军合作,举办书法展览义卖,义卖所得将全部捐给更乐村的山区教育事业。等等。